这份协议中,引起笔者注意的,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关于本次交易双方的对赌协议。
文开福在协议中承诺到,在受让方不干预标的公司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合力泰2018、2019和2020 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别不低于13.56亿元、14.92亿元和16.11亿元。如不达业绩承诺,受让方有权要求转让方文开福以股份或现金方式对受让方进行补偿。
为达目标“疯狂”裁员
之所以被这次对赌引起注意,是因为当前产业链每况愈下的大环境并没有给企业成就业绩大幅增长的机会。
产业链去年的情况,业界有目共睹。在中美贸易摩擦、市场需求更迭等多方外因的影响下,产业链厂商的生存空间变得越发逼仄。碍于恶性竞争泛滥,整个模组行业产品毛利持续下降,加之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绝大多数的模组厂在去年都爆发出经营问题。
在整体行情下行的情况下,一直在打“低价牌”的合力泰想从产品面提升毛利率和净利润显然是为时已晚。一方面是自身产品结构仍处于中低端水平,溢价空间几乎是零;另一方面是客户为了缓解自身成本压力,即便是新产品也会尽可能压低价格。
由此看来,合力泰完成的这份对赌协议变得更为艰难。
如上所述,股权受让方给合力泰的时间不多,为了在短时间内保障公司业绩一定程度的增长,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压缩成本。不过,模组厂作为产业链中下游的一环,面对大厂林立的上游供应商,并没有什么话语权。
这意味着,能让合力泰立竿见影达到降低成本的方式就是缩减人力。
据笔者了解,合力泰在与福建电子信息集团签订股权交易的时间点前后,就已经开始对公司内部的人工成本进行严格管控,而这项计划迄今仍在继续进行。
有知情人向笔者透露:“合力泰从去年开始了裁员计划,一共分成多批次进行‘人员优化’;去年底第一批就计划缩减30%,随后到今年年初又裁掉了一批员工,接着到今年下半年,再次启动一次裁减40%人力的计划。”
如此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对于一家颇具规模的制造业厂商来说实属罕见。
虽然没见过这样的先例,但可以想见的是这一举动毫无疑问会给公司运营、产品品质以及客户维护等多个方面都带来影响。即使在短时间内能提高公司整体利润,长久来看却会对公司造成伤害。
眼下,合力泰似乎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连锁反应,客户反弹
在这种趋势下,合力泰正通过缩减人工成本的方式达到净利润增长的目的。据悉,过去一年以来,该公司被大规模缩编的部门甚多,其中不乏一些新产品开发的重要部门。
众所周知,虽然眼下的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冷淡,但全球产业仍是处于一个极度缺乏硬件创新的局面,所以不论是终端还是供应链的企业,都仍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发更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从上市公司财报中的数据可知,绝大多数的产业链公司各类研发费用投入都在逐年增长。
显然不论市场和产业发展到了什么情况,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都是无可厚非,反观合力泰此举,无疑是“自断臂膀”。
笔者从该公司的终端客户方面得知,由于其频繁裁员,导致与终端客户对接的窗口多次更换,已经明显影响了工作展开的进度。
有业内人士指出:“产业链之间的合作,都是需要时间来磨合,尤其是对于终端客户来说,要求和规格都很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匹配好一个固定的团队与客户对接后,我们基本上不会主动更换团队的成员。频繁更换只会浪费大家时间,这会让客户很反感。”
除此之外,还有知情人向集微网记者透露:“已经有个别客户因该公司固定的研发团队全数更换,决定后续不会再在合力泰开新案子,而后续的新项目,几乎都给了其他的模组厂,主要原因就是客户有些产品的研发资源相对封闭,没办法随意替换。”
综上来看,合力泰的决定或许已经开始动摇多年积累的客户基础。即便是为了顺利达成三年的净利润承诺,大刀阔斧的举动似乎也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了。连续一年时间,大肆消减人力,即便最终完成了业绩承诺,公司或许也只剩一具“空壳”。
虽然是为了完成业绩对赌做出的决定,但公司的决策人还是需要懂得取舍;一味采取瞻前不顾后的方式,很有可能会出现两者皆失的反效果。